尖,功
2009-8-25 13:23:09 毽人毽智
编者按:"毽人毽智"是一位年轻但毽龄不短的毽友,在苦练南派花毽8年中,虚心求学,潜心钻研,总结揣摩,对南花的踢法,特别是掌握最难的尖踢有较深的体会和研究,此篇文章值得毽友借鉴学习。
南派花毽的脚法基本分为平、侧、尖、板四种,其中尖脚是四种脚法中最难掌握的一种,但也是技术含量最高,最具观赏性的脚法。很多踢毽多年的老前辈也未能掌握得很好,原因是尖脚本身的接触面比较细,击点较其他脚法要低,发力时间难以掌握,而且需要用其迎接各个方位的来毽,从而送去要求的落点,就更加难上加难。
本人踢毽这几年也总结了一些用尖的心得,我认为,尖脚踢毽有三个要点:一是击毽的部位;二是发力的时间;三是脚腕的角度。
完整的脚尖踢法应该是支撑脚要站稳,半坐马,踢毽的那条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放松,脚腕带动小腿摆动,脚腕略紧张,利用足尖力将毽绷起。
击毽的部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,大部分是用大拇趾和中趾的足根处,有的是外三趾足根处(本人用的是后者)。但无论哪个部分提毽脚掌都好向上发力,因为可以想象最平稳的平、侧脚都是踢腿向上击毽的,所以尽量不要左右去摆动脚腕。有的毽友喜欢模仿一些高手的踢法,喜欢"加西"(旋转),踢毽时很夸张的转动脚腕传毽。这里我要唱一下反调,我认为踢毽,不是踢球,很难用打出"西"的效果来。高手是脚尖吃准毽之后,向上击毽时轻微转脚腕,利用一些的惯性力去转方向(也可以参考平侧的转向原理),但这个要求吃毽的部位要非常准,功力深厚的高手通常出脚都很快,而且怪招变化多端,从旁观察很难一时半刻掌握到,甚至有可能学坏姿势,影响以后的准确性,所以学习也需要择其优而学之。
因为南派花毽讲求随意性,所以毽子是多变的,发力的时间会随之改变,一般位置比较正路的,发力时间应该是在毽子离地面10-20CM处或小腿3分之一处发力为最佳。因为这是毽子经过飞行后,毽底向下坠落,刚好势能转化为最大动能的时候,此时脚面和毽刚好相反方向的力量,这时"借力"打起的毽是最结实有力的,如过早发力毽将无发注入力量,所以踢出的毽是软弱无力的,过慢发力的话,毽子离地面太近,脚尖无空间向上摆动则无发将毽绷起,因为脚尖发力踢毽的时机只有一瞬间,所以行内称之为"瞬间发力"。
最后是尖脚中最难的部分,利用脚腕转角度分毽。在围毽中有的位置用脚尖是很难送的,例如上家的右手边,下家的左手边,正挂,侧身用尖接恒毽等。这都需要用到转脚腕,由于此环节本人还未掌握得十分好,因此未能和大家尽分享.....。
很多毽届的叔叔啊姨问我点解踢得这么好,我个人非常主张勤练习,正所谓"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",世界上没有几个天才,但我们只要懂得原理,多思考,你可以从练习中感受每一脚毽,模仿每一位高手的身架,我相信任何一种尖法都可以从练习中领悟出来,只要经过练习,总有一天你会在实战中成为"高手"角色!